top of page

有幸收到來自上海的大魚營造、RQ商業觀察室的邀約,舉辦一場特別企劃:中環Citywalk+中環街市公共空間體驗活動。團隊成員主要來自上海,成都,深圳,重慶和日本,背景有設計、地產、社福、藝術策展、旅遊業內的專業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營造美好社區。

這是PSU創辦以來活動時長最長的一次,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希望透過活動激發團友發現與眾不同的中環街市。團友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審視翻新後的中環街市與周邊社區的鏈接,由各自專業角度出發提出對各類室內外公共空間使用的建議。

更多詳情請移步IG 活動專頁

  • Instagram

10

IMG_5493.JPG

- 日本地方營造機構Sotonoba理事田村康一郎先生認為中環街市是一個“Playground for all”。希望每一層都可見到不需消費都可以休息的座位。

- 東京都立大學教授飨庭伸先生則從使用者角度,表達出不同時期的中環街市中,人們穿行速度的微妙變化。他認為過去的中環街市因業態相對單一,市民前來街市的目的性明確,通行速度會相對較快、路徑多為直線。而現今成為了綜合性場所及旅遊地標,除了部分定點消費之外,大家會放慢速度遊覽、停留,路徑也變得曲折交錯。從這個視角,大家可以想象下而未來人們會以怎樣的方式或速率去使用這個空間。

- 途徑興演出的鋼琴吸引了大家興趣,希望可以有俾人駐足觀賞的空間/座位,不至於彈奏完畢動聽的音樂而無人鼓掌,感覺有點淒涼。

- 中環街市業態豐富,商品琳瑯滿目。但唔少團友都覺的空間被填得太滿、太過繁忙,缺少透氣空間,感覺一入黎就被人流推住行冇得停。有團友發現底層的客用通道與後勤服務通道共用,體驗上會略受影響。

IMG_4762.JPG

📝團友的表達
- 街市歷史的痕跡被隱藏的很深,無解釋好難發現;
有特色的local品牌小店,身處街市無法抗拒買買買的慾望;
樓層指引信息牌可以做得更好;
垃圾桶較難找到;

- 不少保留的傳統檔口形式對現今新商戶是一種限制,可能並不符合所有用途;
食街某檔口櫃檯設計過高,對顧客不夠友善,特別是對小童;
希望增加休息區。

 

IMG_5494.JPG
a53bc797d3898577e017399cb0f0ce7f.JPG

📝我的畫作呈現過程
我的畫面表達主要圍繞中庭展開。由大樓中間的連橋出發,橋兩邊的中庭生長著綠意盎然,中庭的一部分空地是焦點舞台空間,竹林綠意下是職人的午餐休憩地點。中環心臟地帶的多重空間經歷多重時期的歷史轉變如入盜夢空間之境,街市外高樓林立,街市內功能多元,但全部都被高密度地壓縮,於是形成一個多視點共存的合成景象。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4 Extraction Lab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