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遊啟德車站廣場,帶出一個好值得探討的問題:公園設計究竟多明確功能好,還是多啲留白空間好?
香港的夏季搞室外活動,暴曬、打風或落雨點都要撿一樣,感謝大家冒雨前來啟德站體驗公園設施。雖然整個啟德車站廣場未全部完工,但濕漉漉的天氣下都見到公園不一樣的一面。

更多詳情請移步IG 活動專頁

  • Instagram

12

IG#122.jpg
IG#123.jpg
IG#124.jpg
IMG_8588.JPG

📝空間與設計:
落雨的星期日,中軸有蓋連廊被最大負荷地使用,有瓦遮頭、可以坐同無位坐的空間已被姐姐們用盡,好在她們活動範圍比較固定,形成連廊兩邊的側墻,其他所有市民穿梭在姐姐之間避雨通行。
置身公園現場未必自知,事後想起機場的佈局才發現兩者相似之處,長長的有蓋走廊就似機場航站樓,沿著“候機廳”一路指引我們去往不同目的地、不同功能的次級空間。不過亦都好似機場,一定會有些停機坪需要“接駁車”,是要行出有蓋範圍多少少才能抵達。

IMG_8657.JPG
IMG_8599.JPG
IMG_8651.JPG
IMG_8639.JPG
IMG_8632.JPG

📝設施與細節:
- 整個公園設施用料基本上由清水混凝土、深灰色鋼結構及防腐木三大部分組成,達到視覺的一致性。
- 支撐結構、扶手欄杆、圍欄、高矮燈柱、信息牌、花池、長凳兩側、梯級圍邊等等,全部都是用同一款深灰鋼板。 
- 木平台、長凳面、構築物立面及天花局部位置用開同一款防腐木料。

IMG_8618.JPG
IMG_8612.JPG
IMG_8627.JPG
IMG_8646.JPG
IMG_8672.JPG
IMG_8644.JPG
IMG_8661.JPG
IMG_8759.JPG

📝團友的表達:
- 公園整體上視覺統一,用色上唔見好核突的位。
- 連廊與片墻設計風格聯想到建築署的西貢海下游客中心。
- 連廊墻身上的借景窗窿有設計感。
- 有蓋走廊覆蓋範圍不夠,尤其是中軸有蓋走廊未能接駁地鐵站出入口,及兩邊的住宅或商場。有蓋範圍的通行寬度在落雨的星期日明顯不夠。
- 有蓋走廊建議設立分段的主題以增加不同路段的識別性。
- 唔少大面積綠地較難理解設計意圖,特定功能與設計留白之間的界線模糊。好多位雖然設計得好極簡好靚,但不清楚要點樣去用。例如某啲長凳設立的位置,未配合到具體的使用場景。
- 幾個花園位用咗大面積全碎石鋪地,在草木皆兵的港式安全責任意識下實屬難得有如此鬆弛感的做法,加分!
- 兒童攀爬遊樂區好大手筆,等天好天氣再來體驗。
- 連廊雨水喉隱藏得幾好(未搵到條喉)。
- 夜晚燈光比較優雅並充足。
- 唔少矮燈柱與長凳位置撞,大家估下先有凳掟先有燈?
- 社區苗圃戒備森嚴,理解需參加種植研習班才能夠入內使用,但是否需要咁鐵墻高築?
- “共融通道GREENWAY”的圖形唔識解。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4 Extraction Lab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