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業街遊樂場
感謝 @kongcept852 的邀請來到觀塘市中心的駿業街遊樂場一齊探索。今次想要評價這個公園會有啲難度,這個星期都一直諗緊要用咩角度去做總結,以下盡量從不同方面拆解下。
更多詳情請移步IG 活動專頁
5




📝社區與受眾:
周圍工廈及寫字樓人員、附近街坊、南亞人士、波友、偶見練習雜耍人士……
📝空間與設計:
公園設計初探感覺比較中規中矩,以觀塘工業文化做主題植入藝術品並取名InPARK,但好似又冇咩特別吸引之處。翻新後留低半個籃球場、入口用貨櫃箱改造的休息亭,一些已經陳舊的藝術裝置圍住一塊草坪,好似就無其他了。反而現場見到最直觀的是:被人踩出好多條shortcut的草地;圍邊見嗮泥的大草坪;被互動到損壞的多媒體藝術裝置等因疏於維護而導致較為負面的觀感。
但兜咗圈細究之後睇返公園地圖,慢慢發現空間佈局等設計意圖,其實綜合來講都考慮得比較周全/標準。公園中我們可以見到空間的多樣性:由主入口範圍貨櫃展亭連同旁邊休息空間的直線佈局,過度到中心傾向自然的圓形大草坪,功能及空間排布有疏有密、有開有合等對比之考量。藝術裝置圍繞大草坪分佈,更有放置草丘至高點吸引公眾享用草坪參與互動。當講到最大的感受,有團友在討論環節一語道出此公園的價值所在:城市綠肺。在高密度的工商業區有這樣的城中綠地實在彌足珍貴。


📝設施與細節:
- 歷史文化展覽亭
展覽亭是十年前由著名建築師王維仁團隊設計,由四個代表工業符號的貨櫃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展覽亭,透過結合故事展板及部分真實工業零件向市民述說地區文化傳統,同時提供多樣化的休憩空間。
而活動中有團友指出,某個貨櫃箱空間過於幽閉,因為直至她完全進入到這空間內先見到內邊有伯伯坐係度,如果是夜晚時分感覺存在安全隱患。另外有一個貨櫃箱完全封閉,不知為何。
https://wwjarch.com/Exhibition-Pavilions-of-Tsun-Yip-Street-Park
- 展覽亭周圍的復羽葉欒樹(應該係)姿態優美,特別是落葉時期,自然生長的樹枝,結合精緻的玻璃幕墻背景,竟然有種身處日本的feel。
- 藝術品
公園內不同位置有七組工業文化主題藝術裝置,分別代表製衣、紡織、玩具、塑膠、電子、印刷及鐘錶業。有些可以參與互動,有些側以雕塑形式示人。由於完全向公眾開放,藝術裝置已經歷不同程度的洗禮。
https://www.apo.hk/tc/web/apo/pas_tysp.html
- 坐凳及雨蓬設施
款式過於普通,缺乏美感,難於體現觀塘地區特色。有種由圖則檔案內隨意撿咗一個款式直接擺嚮度的感覺。不過如果仔細睇,球場邊的長凳雨蓬同其他位置獨個坐凳組合是相同款式,都算係統一的視覺。
- 指示牌中更有顯示薄霧小徑,唔知大家有冇見過噴霧呢?







📝「如果俾我嚟設計」(馬後炮部分)
- 公園曝光度方面
有團友坐的士前來,司機卻不知這個地方,最終需定位隔離Landmark East 再行返過來。公園非常隱蔽,被工廈、熟食市場同寫字樓包圍住,雖然公園四邊都有入口,但多對住周圍建築物的後巷,只有面向單行道的駿業街入口比較開闊,個人認為這是它少人知曉的原因之一。
四肢健全文武兼備的公園卻感覺身微言輕,想為它增加一件oversize的東西來增加曝光率。於是在唯一面街可見的角度加咗個超大型的、夜晚著光的Location Pin!可能個Pin係螺絲帽的形狀?
- 綠化及藝術品維護方面
上google street view見到公園初初建成時的綠意盎然,大部分評論都稱讚是觀塘密集高樓大廈圍合中的小綠洲,一個可以lunch break透下的地方。但現時因為設施陳舊、維護不力而造成負面觀感頗為可惜。
作為藝術家考慮到如果要創作一件藝術品,是需要永久地經受戶外條件影響,相信無論是物料選擇還是呈現方式都會有相當大的限制,以至呈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如果公園的藝術裝置不是委託式永久地放係那邊,而是有一定週期性的更換,是否就可以避免一件藝術擺到爛的尷尬情況?並且多以公眾參與的形式呈現,讓公園保持活力,保持與周邊建築一起迭代成長,同時又可以凝聚社區力量,增強地區歸屬感及符號特性。
站在較長的時間維度下,我們已經見到公園功能的轉變,由舊時為區內工友提供的硬地球場,為適應輕工業向商貿轉變,改造成了現時的公園2.0版本。但城市設施都終有老去的一日,一邊新商場及寫字樓The Millennity即將開業,將會帶來更多辦公人員使用這空間,另一邊又會是哪棟工廈將被拆除重建呢?如果公園會迎來3.0時代,希望可以針對現今問題做出局部優化,好好維護下草地綠化,重見綠意盎然的可人樣貌,同時預留更靈活的多用途場地(現時指示牌話籃球場是多用途廣場),增加社區鏈接,營造一個多層次平台式的公共空間。
📝畫作呈現過程
- 層次豐富的種植——形態優美的喬木——背後是工廈寫字樓向我傾倒。
- 增加上文所述的 oversized art
📝其他團友的表達
- 建議結合社區農場概念,多啲鏈接社區互動,增強公園的文化符號
(由軟性活動令公眾主動參與地方營造,慢慢改善作為被動消極的硬性展示場地)
- 設立飄書點,提供自由圖書館功能(另一社區營造方式)
- 公園靠近觀唐海濱及一新美術館,與連同觀塘駐地藝術家,有舉辦聯乘藝術展/City tour潛力
- 公園作為附近商戶展示/活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