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望隆街休憩處

如果你係筲箕灣區的街坊,相信對這個公園仔並不陌生,每日除了返工放工會途徑地鐵出口及巴士站,又會唔會係公園停留一陣呢?有冇諗過這是一個可以舉辦社區嘉年華、甚至其他活動的空間?

如果你不住係東區,都歡迎一齊來探索下這裡的空間質素。這個被舊區住宅包圍住的公共空間已有一定歷史,如果將來有一日需要翻新,大家又希望佢變成咩樣呢?

更多詳情請移步IG 活動專頁

  • Instagram

6

IG#063.jpg

📝社區與受眾:
街坊!街坊!老街坊!

📝空間、設施與細節:
- 红色中央涼亭成为全場眾矢之的,陳舊的石屎結構顯得非常厚重,嘥咗好多面積,有朋友指出可以考虑改為 tensile structure(張拉結構)达到轻型、透光又可以打开地面空间。亦都有朋友將佢變作360°多媒體旋轉信息mon,可以顯示時間天氣、附近商家推廣、社區節舞台大銀幕……
- 綠化區域佈置欠佳阻礙通行,一搞大型活動令老街坊無處可去。
- 綠化圍欄老土又冇用應取消。
- Disable ramp 處理過於生硬且不方便。
- 獨立長凳雨棚不夠遮雨,等等

📝「假如俾我嚟設計」
活動現場综合大家的意见,天马行空即時勾勒出一幅願景(pic1)。首先中央涼亭要讓路俾草坪等開放空間。如未來設計可以結合地鐵風口(全场最高构筑物)增設canopy成為meeting point;大型活動又可以成為舞台backdrop;背后連接低level的小食巷仔提供檯凳方便食客,結合公園高於東大街與小食巷的特征,利用高差可營造非常有趣實用的空間,同時解決鼠患等衛生問題。現場兩組細圓形內聚空間可保留,傳統的間開式坐凳可改為更自由的連續長凳……

IG#064.jpg
IG#065.jpg

畫圖咭記錄咗太多大多idea,抱歉未能盡錄,大家都用fresheye指出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另一邊雖然都訪問咗幾個長者街坊,但因報名活動及時間所限,未能與更多的老街坊傾談。深知他們才是這個地方的主人,我們的攤檔正正挨住旁邊坐著的老人家,中間卻好似有一層無形的隔閡,令我感到尷尬。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4 Extraction Lab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